星期二, 5月 10, 2005

學院派 VS 學會派 VS 比賽派 VS....

又是中區大專盃了,本來覺得自己的立場不好公開說話,只是 不吐 不快

最後一年了,畢展都被放過,關於比賽我實在是不想受到老師太多的牽制,雖然老師的出發點其實也是希望大家能夠慎選作品以及提高得獎率。只是去年那張沒得獎的煙火的確深深的刺痛了我的心,但是也給了我許多了啟發。一張曾經被老師、社團的朋友寄予厚望的照片最終以落榜收場。

而今年,社團裡頭得獎的那些照片幾乎都與老師迴異的風格,一堆人丟出去的寫實類照片全都名落孫山。

比賽之後的第一堂社課,老師在課堂上高分貝的批評了這一次的主辦單位,原因無他,就是因為評審老師的問題。
三位老師當中,兩位是他校視傳系的老師,另一位根據阿茂的說法評審眼光跟其他兩位老師相近。簡單的說,這三位老師在很多攝影者的界定中就是屬於學院派。

老師上課的時候總是會有意無意的批評學院派的曲高和寡以及不切實際,的確,走學院派路線的同好有時會發生一些令人噴飯的失誤,比方說,用F4.0拍30個人以上的團體照之類的,老師見識過、我也見識過。

至於學會派,我粗淺的認知大概就是這些:通常都是某某某攝影學會的會員、作品內容大多是以風景居多,跟學院派最大的不同是,他們在比賽中得獎的機率總是比學院派高了一點〈當然學院派的人總是能在藝術類中打遍天下無敵手〉。在一些社團朋友的眼哩,老師是屬於學會派的。

大三那一年去Tivac看展覽,無意間跟在那邊工作的大姐聊起了攝影,當她知道我的老師是何方神聖的時候丟出的第一句話是:「你知道你們老師其實是個很爭議性的人物嗎?」

只要是師事紅老師的學生其實都知道這一件事,不過大姐卻告訴我,在台灣的攝影環境中,學院派跟學會派對於那些常常靠著比賽獲獎的攝影師反感,不只是我的老師,還有那些跟老師一樣經常在比賽時榜上有名的攝影者,學院派的人認為他們嘩眾取寵。那位大姐本身也在玩攝影,那天晚上她跟我聊了很多,有許多是她身邊朋友的際遇:有人在台灣拍照片拍的鬱鬱寡歡,結果拿去申請外國的美術學校居然獲得外國教授的青睞;學院派的老師ㄧ邊賭爛學會派跟比賽派的攝影者,可是當他們去擔任評審的時候卻不小心把他們賭爛的那些人評成前三名。

聽著老師高分貝炮火的內容,一邊想著一年前在Tivac的那些對話,很想大笑出聲。老師一方面暗示著主辦單位找尋評審老師時考量草率,另一方面又不斷的批評學院派的攝影者們。還在社課上拿起一張有得獎的照片跟一張他說的〝有生命力〞的照片請幾位社員評比。雖然以前看一些比賽照片的時候也會說「哇!這個也能得獎啊?!」但是久了以後就覺得司空見慣,每張照片背後都有攝影者的用心,最重要的是─

藝術是很主觀的 對於美 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

記得,老師從前上第一節課的時候都會跟大家強調這件事情

在那堂社課上老師簡直是脫軌的演出,也許有一部分是為了想要鼓勵那些沒得獎的學弟們不要氣餒,但是老師大概遺忘了在他批評評審甚至是自家人的照片時,有人是很受傷的。雖然說,攝影這種事情是自己爽就好,但是看似得不到自己信任的老師支持時,不可能完全不在意更何況......

這是我第一次得獎

結果不在我預期中,卻依然對於眼前的狀況感到相當漠然。得獎的那張照片,是在去年比賽社內總評時被老師刷下來的照片......
我必須誠實而大聲的說:「能夠獲得這幾位視傳老師的青睞,很爽。」


老師最常開課的題目是:攝影與人生
一張照片背後都有個故事,一個攝影者就是一種人生,每個人的際遇不同、個性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對於其他跟自己不同類型的生命,該給予的態度是尊重,也許一開始會看輕跟自己不一樣的人,但是久了以後該學習和平共處,而非炮火相向。

感謝這兩年的中區大專盃,兩次比賽、兩張照片,我學到的 是一種豁達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