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3月 01, 2006

詭異的拍賣性格

最近一直用閒暇時刻逛拍賣網站〈破解公司MIS封鎖 爽〉找一些鏡頭,偶而也會看看一些像機;拍賣嘛,扣掉線上店舖的部分,有一些賣家定價的邏輯讓我感到非常有趣。

舉下列兩個案子來說好了:

1.Canon Eos 50+28-105mm+快門線

2. CANON EOS 50 +28-105mm鏡頭+一堆

目前各大相機廠都在推數位單眼,底片機雖然畫質優於數位,但是因為沖洗成本的關係線在底片機的市場已經是越來越小了,連賣二手都不太容易脫售;現在不管是全新的單眼或者是二手單眼像機,價格都是直直落,大概三年前左右,Eos50二手機身的最低價大概是8000,但是要是有種賣一萬,有盒有單在保固、品項超精美那還是有人願意下手。

我在上週的時候買了一部5年的Eos50+50mm F1.8還有B+W UV,後面兩項是去年12月買的,有盒有單、品像良好,這些東西花了我六千大洋,說來,這算是有一點點小貴的行情,但是看在鏡頭是剛買的(目前市價約2500),那片UV大概一千出頭,算下來機身花費的比例是很小的。雖然如此,我看到第二項拍賣的時候還是有種槌心肝的感覺。

至於第一項拍賣,就我來看,他值錢的東西是保證書。不過以現在的二手行情〈機身4000、28-105mm鏡頭4000〉他的開價實在是令人噴飯,快門線三年前全新的要800,那片保護鏡不會超過一千〈可能不到500〉,以我的標準來算的話,他開了超過一倍的價錢,而且這個價錢遠高於拍賣網站上Eos 50跟鏡頭的二手價。〈如果用三五年前的行情,他買了近三萬,有可能是被坑大條〉

我認為詭異的地方在於:這位仁兄到底是想不想脫手?

同樣的問題其實在台灣的拍賣物品上都可以看到,台灣人玩拍賣的心態很奇怪,明明是賣舊貨、用過的東西,卻一直努力的想要把它當成全新的來賣。最常看到的拍賣介紹是「當初買花了多少錢」這樣的話。只是錢的大小會改變;物品的價值是會改變的,可能更高〈lomo Lc-a、PSP的1.5版〉,也可能變更低;應該要提出的是〝這個東西現在值多少錢〞來去強調物品的價格、或者直接說這是同一個拍賣網站相同物品的最低價;除非,只是想要試試看開的價錢會不會有人鳥你,而不是以賣出去為終極目標。


如果說只是想要試探行情的話,那你會發現yahoo拍賣上這種試探行情的人真是一大卡車,我在外國Ebay怎麼都很少看到?

--

還有在2004年年底水手隊出的一朗破安打紀錄紀念球,當年有網友在辦團購時一顆球官方標價好像是US$10,有位仁兄是這樣賣的

1 則留言:

Elsie 提到...

最後一個例子可能有人要質疑,那顆球價值是否會隨的時間而變高?畢竟是收藏品。

據我了解,因為一朗太紅了,他有授權的商品非常多,如果說商品不是有限量+流水編號+保證書的話,在他退休之前增值的空間實在是不大,除非他又破了什麼神奇的紀錄。